首页 > 新闻资讯
第二届智能纤维与柔性可穿戴技术交流会在江苏南通召开
发布日期: [2025/11/18]  共阅读 [7] 次

智能纤维与柔性可穿戴产业作为纺织领域的未来产业,正成为纺织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方向。当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正牵头推进纺织行业“十五五”规划的研讨和制定工作。如何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培育行业新质生产力?11月11日-12日,第二届智能纤维与柔性可穿戴技术交流会在江苏南通召开。


为纺织业“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


在中国纺联智能纤维与柔性可穿戴工作组会议上,知名学者与行业专家围绕智能纤维发展趋势,以及智能纤维和柔性可穿戴技术在医疗、运动、养老健康、军事被装等领域展开深度分析,并分享相关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朱美芳在致辞中表示,“十四五”以来,智能纤维与柔性可穿戴技术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如今,纤维材料的技术已从细旦化、功能化向智能化发展,其与周围环境存在相互反应,体现为从功能被动响应到智能主动适配的升级。未来,纤维的智能化、跨界融合将是核心发展趋势。


东华大学教授王宏志从智能纤维的发展历史切入,阐述其功能化发展趋势。他提出,智能纤维是最理想的柔性电子设备载体。智能纤维并非简单“将电子元件添加到衣服上”,而是让纤维本身成为电子器件。


东华大学教授王璐聚焦智能柔性可穿戴技术与医疗的融合应用,介绍体表穿戴式和体内植入式智能纺织品的发展现状。她提出,智能纺织品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不仅限于疾病监测,更核心的是实现主动治疗,发展诊疗一体化模式,构建监测与治疗的闭环管理体系。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教授胡亦新从养老健康、慢病管理视角,介绍临床对智能纤维与柔性可穿戴技术的需求。她提出,纺织业具备强大潜力,能够助力老年医学从门诊延伸至社区,构建全链条主动健康服务体系。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主任李晨明介绍了智能柔性可穿戴技术在军用被装领域的应用前景。他表示,柔性智能可穿戴材料集成了感知、计算、通信等智能功能,未来在军事被装领域有广阔应用空间。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博士颜延分享高新材料在体育运动上的应用实践。他以国产高性能射击服装系统、赛艇超疏水技术和实施方案、冷热交替运动恢复系统等为例,提出多学科技术的工程化交叉融合,是推动体育工程技术进步的关键路径,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国纺联副会长、智能纤维与柔性可穿戴工作组组长李陵申表示,工作组成立一年来,紧密联动产学研各方力量,促进资源整合与共享,相关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与学术研究的高热度相比,新技术的产业化落地仍面临较长路径。工作组通过系统梳理智能纤维与柔性可穿戴技术发展现状,为纺织行业的“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提供支撑。无论是未来产业培育还是现有产业升级,智能可穿戴都将是行业科技发展的重点方向。


本文的内容、模板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联系删除。